专访|化学诺奖得主莱维特:科学无需敬老,年轻人应更自信
原标题:专访|化学诺奖得主莱维特:科学无需敬老,年轻人应更自信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
诺贝尔化学奖常常被调侃为“理科综合奖”,据粗略统计,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生物和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分别都获过20余次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10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采访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莱维特教授的说法为化学诺奖的“理科综合奖理论”正名。他说:“我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我对化学一无所知。我学过物理和数学,但是我从来没有学过化学和生物。”
迈克尔·莱维特教授因“建立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连接了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而与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和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一同获得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莱维特教授十分关心中国青年学者的成长,他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谈到,中国对于科学的热诚让他感到非常鼓舞。但他观察到中国文化中的敬老传统并指出,科学界不需要推崇敬老,“年轻的科学家有很好的想法,在科学中,好想法往往是新的东西”,他认为,老年人擅长旧事物,但不擅长新事物,“中国的年轻人需要更加自信,勇于提问”。
莱维特教授1947年出生于南非,父亲是立陶宛人,母亲有捷克血统,他本人于1980年成为以色列公民。莱维特在伦敦有一个叔叔和婶婶,他们都是生物学家。1963年末,年轻的迈克尔·莱维特访问伦敦,那次伦敦之行在他心中下了生命科学的种子。后来,他与家人搬到英国并在剑桥大学修读结构生物学博士学位。再后来,他成为了计算生物学的先驱。
在专访中,迈克尔·莱维特还就中国青年研究者的特质、提出质疑和“挑战权威”、大学教授创业等问题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展开了交流。
谈中国青年学者:“科学界无需推崇敬老,年轻人需要更加自信”
澎湃新闻: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基础研究和青年研究者?
迈克尔·莱维特: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需要更加自信,多问问题。中国对科学的热诚让我感到非常鼓舞,这一切都很好。我在中国的主要兴趣是让年轻人觉得自己很强大。很多年轻人都问我该做什么,但其实他们必须自己想想该做什么。
很多年长的科学家都不再优秀了,年轻人有非常多的的想法,他们必须有信心。中国有一种文化,对老年人特别的尊重。这对你的父母或祖父母来说也许非常重要。但在科学界,事情并非如此。年轻的科学家有很好的想法,在科学中,这些好想法往往是新的东西。老年人擅长的是旧事物,但不擅长新事物,就像互联网一样,有趣的应用程序是年轻人开发的,同样的道理在科学中也是如此。
犯错VS挑战权威?“如果你不犯错误,那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澎湃新闻:丹·谢赫特曼教授在采访中提出中国学生很怕犯错误,您怎么看待?
迈克尔·莱维特:我认为犯错是好事,我们需要学着犯错误。我认为如果你不犯错误,那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这个道理对每个人都适用。在每一个领域,甚至政府,都需要犯一些错误。比如说,如果有人试图跑得很快,那他们总会摔倒。有时候你努力做一件事情,一旦努力了,就有可能会犯错误。我认为我们应该教学生犯错,当你犯错误的时候,你会从错误中学到更多。
澎湃新闻:同样的道理是否适用于挑战权威?
迈克尔·莱维特:挑战权威取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这取决于什么出于原因。人们不该为了挑战权威而挑战。但是如果有人说,“永远不要犯错误,总是要非常小心”,那我会说,“我挑战这个想法”。我的观点是,我们可以挑战想法,但纯粹挑战某个团体或者权威是没有意义。
诺奖影响生活?“如果诺奖得主能让年轻人喜欢科研,那他们就应该这么做。
迈克尔·莱维特:50年前,我20岁的时候,我看到电视上的诺贝尔奖得主,然后我说,我想我成为一个科学家。人们对诺贝尔奖得主的关注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现象。我不确定这是否合乎逻辑,但把年轻人吸引到科学上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诺贝尔奖得主能帮上忙,那他们就应该这么做。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不会接受到这样的采访,所以诺贝尔奖在某种程度上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但我认为,向人们展示“科学家生活是美好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科学对人类非常重要,不是为了生意,也不是为了钱,科学是对每个人都有益的。同时,科学也永远都是共享的,如果我在中国做科学,其他地方也可以共享。所以这是件好事。
谈大学教授创业:“创业比科研更难,学生不能为教授的公司工作”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大学教授创业?是否会影响高校科研和教育?
迈克尔·莱维特: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创业是个好主意,在我科学生涯的前20年,我没有团队,也没有学生,但我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工作。二十年之后,我有了一个团队,也开始与公司合作,我也一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科学很难,但创业更困难。从长远来看,挣钱远比拿到科研资金要困难得多。中国有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这是很好的现象,对社会也很有好处。但我认为还是需要让一些科学家能够专注地做研究。
澎湃新闻:从大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是否需要某种系统或规则来规范大学教授创业的情况?
迈克尔·莱维特:是的,斯坦福大学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斯坦福有很多商业联系。四十岁的时候,我到斯坦福大学,那时候我已经有二十年的科研经验了。起初我很惊讶,因为斯坦福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他们非常小心,例如,如果我作为斯坦福教授有自己的公司,那么我的学生就不能为这个公司做任何事情,因为我的工作是帮助学生独立科研。如果我的学生想离开科学界而去我的公司工作,那这是他们的选择,我可以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不是说我会鼓励他,但是我不会阻止。但我不能要求学生为我的公司所用。
澎湃新闻:你有没有为企业工作过,例如以顾问的形式?
迈克尔·莱维特:是的,很多次。我很幸运,给一些大公司做顾问,虽然只是顾问,但我还是赚了很多钱。
谈学科教育:“我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我对化学一无所知”
迈克尔·莱维特:我认为跨学科培养人才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我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我对化学一无所知。我学过物理和数学,但是我从来没有学过化学和生物。但你可以慢慢地学习,一直坚持学习,例如利用互联网,坚持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那些学科的分类,比如分成物理、化学是并没有什么的意义。大学里有这些学科的分类,例如你是化学系的领导,你会雇用那些学化学的人,并不是出于什么别的原因,只是你认为:他是化学系,那他肯定学过基础化学,可以让他来教这门课。
其实这不是个好主意。事实上,教育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我曾经有一个想法,那些可以在网上找到的任何知识都不应该再拿来教授给学生了。
谈攻坚克难:“如果一家银行总是亏损,你就不会去那家银行存钱了”
谈到教育基金是否应该持续支持在科研中经常失败的科学家时,迈克尔·莱维特这样说: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那些成功的人往往似乎都再次成功了,这不是纯粹的运气。
其实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在任何领域,我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一直支持一个总是失败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如果有该领域的其他人取得成功的话。但如果那个领域的每个人都失败了,那就还好。
可能有人会争辩说,是因为有些课题太难了,所以我会失败。但也许你应该同时研究一个简单些的课题。在科学界,发表研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决定做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也许你可以同时考虑做一个简单的课题,这是个好主意。举个例子,如果一家银行总是亏损,你就不会去那家银行存钱了,但是如果一家银行说,这项投资是非常有风险的,另一个则安全很多,这样混合起来,会好得多。
相关阅读
- 2024-01-04马 成:专业为王 诚信为本 勇攀法律之巅
- 2023-03-222023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大会顺利召开
- 2022-12-15匠心铸品质 创新促发展 ——专访东莞市睿捷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董
- 2021-02-19守正创新求突破 勇毅前行赢未来 —北京力拓寰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2020-02-21梁建章:如何在抗疫形势下复苏中国经济
- 2020-02-18云飞 郭津彤新歌《青山哥哥绿水妹》太好听了!
- 2020-02-13潘石屹:房地产是造成贫富差距的显性祸首!
- 2020-02-13何炅、林志颖等五位不老男神,遇到62岁的他,统统都得认输了!
- 2020-02-05李想:奥迪、奔驰连国内的新造车企业都打不赢 更别说特斯拉了
- 2020-02-05马云捐赠武汉1亿,比尔盖茨捐500万美元,李嘉诚却至今还没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