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视新经济下Fintech转型与挑战 SAIF金融论坛北京站成功举行
金融科技的浪潮正在席卷整个金融行业,影响着产业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被金融行业应用后,打开了金融创新的“无限可能”。在此背景下,中国未来的金融与科技将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2018年5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联合经济观察报共同举办的“SAIF金融论坛·北京站”在北京金融街圆满落下帷幕。来自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众多专业人士参与了本次活动,多维度探讨新的经济形势下Fintech的转型轨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运用发展以及监管层面的推动作用。
此次“SAIF金融论坛·北京站”力求通过金融、科技、监管、企业等方面的探讨和解读,集合多方智慧,找到并总结金融与科技的未来发展道路,把握行业脉搏,为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借鉴,致力为行业的发展做出切实的思考与贡献,促使科技在促进金融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嘉宾演讲环节,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京东金融集团金融科技事业部副总经理徐启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围绕经济形势、监管趋势,以及金融科技发展讲述了他们的观点。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通过解读国内金融科技主要的模式,并和传统金融进行比较、和国外金融科技发展路径进行对比,引出金融科技在中国迅速发展这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机遇与挑战。从盈利模式层面,传统金融的信息优势,仍然亟待许多金融机构充分稳妥运用;而通过多元化的运作来对冲风险、高杠杆模式、高期限错配的模式,或者借转投长的模式的大量运用则是造成金融本身不稳定的原因。Fintech带来的多重盈利模式和潜在盈利模式中,张院长重点剖析了信息技术型模式、基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模式。他认为金融的核心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而这两种模式,可以解决此问题,控制风险。随后通过花旗银行合并保险公司继而出售保险资产的案例解读了怎样实现基于信息优势的盈利模式,在组织和管理上的一些挑战。张院长总结道,Fintech公司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等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的模式来做金融是有巨大潜力的,甚至在某些领域有弯道超车的潜力,监管需要持开放的心态。与此同时,需要正视和识别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信息被滥用风险、和垄断风险。金融科技公司也要重视和解决金融和科技的结合可能带来的组织、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要通过组织和管理真正的创新来发挥其解决信息不对称性的优势。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简明扼要且脉络清晰地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轨迹,解释不同金融业态解决的对应问题。通过历史的线性规律寻踪金融业当下现状与政府监管策略的内在逻辑。通过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反观中国金融业改革,思考金融的基础与内核。根据改革的路径来思考,科技的超高速发展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市场投资和消费者素质的升级如果不匹配,则会乱想象频出,反之,如果均衡,则乱象就会减少。中国金融行业对于新技术和新概念的落地应用很快并且广泛,但容易因缺乏深远思考而后继乏力,在深度改革和创新中遭遇困难。拿来主义只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一时效应,而它不可持续。金融改革和创新需要一个秩序井然的公平环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使我们的金融服务理念有一个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改革更好的向前迈进。现阶段顶层设计上,已加强了综合性和法规的统一性,使市场已经有一些调整。怎样从金融内在基因和底层基础角度提高金融公司治理,则是下一步改革当中要逐步完善和解决的。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发表主旨演讲
京东金融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徐启昌分享道,京东金融是业界最早提出发展金融科技的公司,我们认为中国不缺一家金融机构,缺少的是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开放出来,为广大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司。目前,京东金融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方能以多元多层次服务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促使金融行业整体迈进新的时代。京东金融经过一系列金融产品的研发和落地历程中,思考到应该和金融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切实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分享增长成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京东金融从场景方面,实现了对供应链、仓储物流、零售、校园、众创、农村农业等多场景覆盖;数据方面京东金融拥有海量、多类别、多维度的动态的数据,未来可运用点十分广泛;技术方面京东金融大量投入,深度学习和研究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内的尖端技术。徐启昌通过几个案例将金融科技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同时也对金融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徐启昌认为金融科技公司会进入加速分化阶段;金融科技服务范式会有变化,金融科技会充当桥梁,弥补传统金融无法覆盖之地,扩大普惠金融的能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影响领域迁移扩大,金融科技接下来的亮点,将会在交易银行、资产交易这个领域出现。
圆桌论坛环节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嘉宾们深入探讨,对近两年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基本判断;对于行业内的泡沫现象进行了反思;研判被区块链、AI等技术力量注入的Fintech新形态。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新金融家联盟秘书长新望,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奇点金服首席运营官陈启显,上海爱钛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容宇共同参与了讨论。
杨再平秘书长认为,Fintech对金融业来说是具有颠覆性的,它的优势已经表现出来,突破物理、时空的局限,具有成本优势和信息能力。Fintech对业态的改变可归为五个方面:去物理场所、去现金、去物理介质、去人工化、去中心化。在Fintech带来金融业务短平快地发生基础上,进一步治理结构、治理模式也应创新。Fintech是金融一个制高点,只有抢占,才不会落后。
张春院长阐述了处理风险,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风险主要是防范宏观的风险,创新主要是在微观领域创新。宏观角度是要防范系统性的风险,宏观审慎的政策来监管,根据金融盈利模式区别监管,降低风险。微观角度鼓励如利用大数据来降低风险,控制信息不对称性的信息技术型模式创新。
陈启显从从业者角度分享了对于监管趋势和金融科技的观察。他提出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近年来的高获客成本降低流量红利;监管新规挤压政策套利空间;模式套利层面,未得到全面成熟进展。此行业现在基本是存量的博弈。金融科技而言,科技的价值在于提高你的运营效率,风控能力提升,第三资产端能做一些自动化的生成。另一个就是信用的下沉,这是在金融行业最重要的。
容宇提到了金融科技面临的一些挑战。他提出,将科技与金融粗浅嫁接而创造出很多的伪需求是很危险的一个举动。从挑战而言,传统银行纷纷转型就是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力的挑战,大数据以当前来看并不能在金融风险刻画中起到同在精准营销的运用中起到的相同程度的积极效果,而大数据运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监管套利问题。另外,在金融科技热度不减的当下,大家对科技的边界应有所认知。所有的金融基础是来自于实业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要坚持金融为本,科技为用的原则。
本次SAIF金融论坛·北京站,嘉宾通过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了当今新经济形势下的Fintech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从监管和风控层面解读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厘清经济形势、监管态势,分析行业案例,从现状扫描、行业研究,发现风口与痛点,到洞悉行业变局;再到回归金融与风控本质,以及洞察FinTech新趋势,用这样一种点与面的逻辑,串起中国金融科技的概貌拼图。在行业初兴之时,试图把脉方向与商业先机,且警示风险。鼓励业界一同努力,积极科技创新,坚守金融本分,更好地利用Fintech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共建有序,健康,富有活力的金融生态。
相关阅读
- 2020-02-14疫情之下,家电零售格局将会发生重大转变?
- 2019-11-17中国移动宣布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品牌回归,将升级5G网络
- 2019-08-17县域经济将全面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
- 2019-08-13匠心智造扛鼎之作丨iRest艾力斯特携Ai新品按摩椅亮相上海体博会
- 2019-04-11行业大事件!欧派电动车召开2019行业媒体见面会
- 2019-04-10苏宁金融区块链库融获评CITE 2019区块链应用创新优 秀案例
- 2019-04-08世界经济论坛中东北非峰会呼吁加强对话合作
- 2019-04-05拥有“走出去”的力量 周广军《创业中国人》述稻香村百年远洋历程
- 2019-04-02第二届中欧CHRO论坛顺利举行:卓越HR如何应对不确定时代
- 2019-04-01第三届海外仓两会在深举行 盘古跨境电商倍受关注